技术文章

CPR心肺复苏急救顺序改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8-13 15:20
CPR心肺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方法,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常常会有救命之效。心肺复苏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使携带氧气的血液循环到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直至急救人员赶到。保持含氧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脑损伤。一般步骤是:检查患者状况,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而近日,这种被人们熟知的急救方法已经发生了新的改变。据俄勒冈州波特兰Legacy Emanuel医学中心急诊医学主任Robert J. Vissers博士在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年会上称,CPR的顺序“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已被“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所替代。
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发生改变:美国心脏学会(AHA)提出“CPR如同C-A-B一样容易”(CPR is as easy as C-A-B)的口号,认为心脏骤停救治的关键是高质量、不间断的胸外按压。Vissers博士指出,如果患者失去灌注和循环,开放气道并非总是第一位的。而C代表胸外按压的同时,也提醒医生必要时关注心脏复律(cardioversion)、CO2波形图(capnography)、降温(cooling)和插管 (catheterization)。上述措施近来的确已经使患者预后得到实质性改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CPR的具体操作:
1、胸外按压:通过高质量、不间断胸外按压,患者得到良好的被动通气,优于正压通气。保持每次呼吸30次按压,在不间断CPR的情况下可考虑开放声门上气道。用力维持按压深度2英寸并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00次。如果施救者>1人,应轮流按压以避免疲劳。应用潮气末CO2波形图对患者密切监测(见后)。适度胸外按压恢复大脑和冠脉灌注,保持冠脉灌注压是成功除颤的关键。
2、心脏电复律:心跳停止后最初4min是心脏电复律(除颤)的最佳时机。如果超过4min,应在实施电击之前通过数分钟胸外按压使心肌再灌注。除颤2min后检查脉搏,在此期间保持按压。电击之前传统的“离开!”警告似乎没有必要,因为有研究显示,如果按压者戴着手套并且应用两相除颤器,就不会有可感知的电流传至按压者。
3、CO2波形图:确认导管安置适当,CO2波形图有助于评估CPR质量和在没有检查脉搏时确认自主循环恢复情况。高质量胸外按压和冠脉灌注压力与CO2波形图显示潮气末二氧化碳(ETCO2)分压为20~25mmHg相关。ETCO2突然升高表明自主循环恢复,并且较脉搏检查更为灵敏。研究显示,按压20min后ETCO2<10mmHg,自主循环恢复几率为零。CO2波形图用于危重患者监测尚待充分利用。
4、降温: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昏迷患者,降低体温至32~34℃且持续12~24h可提高良好预后几率。将冰袋置于腹股沟、腋下和颈部,可使体温每小时下降约0.2~1℃。最佳降温方法是利用循环冷水进行热交换的降温毯,每小时平均降温1~1.5℃。如果联合使用两种降温措施,当体温降至33℃时可撤去冰袋,只用降温毯维持该温度12~24h。降低正常盐水输液或导管温度也可用于心脏骤停后降温。每4~13例心脏骤停后降温患者中,将有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完好。
5、插管:研究提示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受益,也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考虑将患者转运接受心脏导管插入术治疗时,最好降低体温后再行转送。随着心脏骤停治疗越来越区域化,该模式也愈加普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