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的网络化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7-17 14:13
计算机网络系统带来了生活和教学的方便,网络交互式信息传递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重讲解,少实践,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也兼顾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心肺复苏模拟人的计算机控制网络化带来了教学的革新,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提供了优质教学条件。 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引导学生每一步操作,同时组织监控学生每一次实践的步骤,指导帮助学生以达到正确标准,而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便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心肺复苏模型人与电脑系统的结合,通过网络化应用情景教学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 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能够逼真的模拟心肺复苏抢救现场,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仿生学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模拟人具备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能够模拟各种临床病例,表现出符合临床逻辑的体征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对学生的治疗措施得到实时而真实的反应,从而能够模拟临床疾病演变的过程,综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心肺复苏模拟人模拟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它可以用于多种临床疾病和危重症教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急救心肺复苏的能力。模拟训练系统已经可以记录和客观评价学生操作的正确与否,实现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迅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现场反应能力。当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一旦面对病人出现心律异常、呼吸骤停、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危重症时,如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发生医患事故,对于没有经验的医师可能会出现手足失措的情况。
心肺复苏模拟人网络化能培养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应用,进行快速评估、正确决策与果断实施正确急救方案,是急救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使用简单的心肺复苏模型能够使学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相关理论与复苏技术,但多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训练,或者限于基础生命支持,无法锻炼其实际应对能力。